“我們調研英雄渠,汲取本土思想營養,就是為了在新的一年里,全縣上下要統一思想,凝聚共識,匯聚合力,敢闖敢拼,拼出淅川新發展、新天地、新輝煌!”1月10日,在淅川縣盛灣鎮土地嶺村英雄渠畔,淅川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們,看幾十丈高懸崖峭壁上蜿蜒盤掛的石砌水渠,邊憑吊修渠英雄,邊談英雄渠精神,與會人員的心靈一次次受到洗禮。
“摳”出來的“盤山天渠”
位于豫鄂交界處的土地嶺村,屬石灰巖山區,地下水受巖性、裂隙、斷層等影響,歷來缺水?!疤圆怂荒軡?,澄清之后刷碗鍋;刷鍋水不能潑,澄清之后洗手腳;洗腳水不能潑,澄清之后給牛喝?!笔钱敃r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;翻山越嶺挑水背水,是土地嶺人抹不去的深刻記憶。
1957年正月,時任土地嶺大隊支部書記楊林祿與附近幾個高級社商量,謀劃從湖北修高山引水渠解歷史之渴。當年9月,土地嶺村出動1500名勞力,在白鵝崖、韭菜崖、橡子崖等“三崖九溝十八坡”處拉開陣勢,鏖戰修渠。
“沒有專業測量設備,測量隊員就用一碗水當水平儀,規劃渠線;沒有專業開山工具,就將?頭、洋鎬、木桿、繩索、鐵鍬、鐵錘等搬上工地;沒有炸藥,就購買硫磺、收集木炭和廁所沿邊鏟硝,自制炸藥爆破;修到懸崖處,隊員們就在山頂砸上鋼矸,固定好繩子,繩子另一端系在腰上,慢慢下到渠線旁打炮眼,炸開懸崖絕壁……逢山鑿洞,遇溝架橋,硬是憑著沖天干勁把渠修上了山?!笔虫偼诵莞刹坎駠A道出了修渠的艱辛。
1958年8月,時任淅川縣委書記梁宏江來到土地嶺,看到女子突擊隊員吳改芝穿著單衣,腰系草繩,懸在橡子崖上,一錘一錘鑿著崖壁……他不禁贊嘆:“巾幗不讓須眉,此乃真英雄!”英雄渠的名字由此而來。
從開始測量到建成通水,二年時間里,先后3000余淅川兒女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,削平15座山頭,穿越10條深溝,架設40余個渡槽,開拓2個山洞,硬是在在懸崖絕壁上“摳”出一條長16.5公里的盤山天渠,配套建設水磨加工廠、發電站,惠及兩省周邊4000余人。
“拼”出來的“水清民富”
63年過去,英雄渠水依舊流淌不息,敢想敢干、艱苦創業、團結協作、創造創新的精神也在淅川大地“生根發芽”,完成移民搬遷,確保碧水北送,打贏脫貧攻堅,淅川人民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。
“總不能為了咱自己,渴了北方吧!”在英雄渠精神的引領下,淅川16.5萬庫區移民毅然決然地拋家舍業,別土離鄉,不講價錢,不言回報;?移民干部“把百姓當父母、視移民為親人”,把委屈的淚水和辛勤的汗水化成滿腔的熱忱;各部門團結協作、眾志成城,確保了移民工作平穩高效有序推進。
移民要發展、百姓要致富、縣域要崛起,自力更生、艱苦創業的英雄渠精神再次成為淅川人民的“精神食糧”。
脫貧攻堅戰打響后,為了給大山里的鄉親開出一條致富路,老城鎮馬溝村黨支部書記石清杰就帶頭捐款,動員村民學習英雄渠精神,組成突擊隊,硬是從懸崖峭壁中開出了一條石頭路。
公路通,百業興。馬溝“荒山”變“果園”,漫山遍野的杏李帶著鄉親們奔向小康路。
在英雄渠精神的指引下,一年來,淅川廣大干群扛穩水質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重擔,在綠色發展的路上奮力前行。汽車零配件、現代中藥、新型建材和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發展迅猛,晶多多新材料產業園、龍鑫高性能鋰離子負極材料等一批超10億元的大項目落戶淅川。城鄉面貌煥發新顏,“玉”字型高速路網建設如火如荼,“五縱四橫”路網拉開框架,南部水城和渠源新城規劃有序推進。全域旅游創建經驗獲全省推廣,“大鄒莊”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,環丹江旅游圈穿線成珠,縣域發展闊步向前。
流不盡的“精神長河”
一路走、一路看,一路思、一路議。
“學習二十大,弘揚‘英雄渠’精神,要堅持黨的領導,緊跟偉大復興‘主心骨’;要賡續紅色血脈,奏響拼搏奮斗‘主旋律’;要堅持發展為要,跑出轉型跨越‘加速度’;要堅持生態為先,繪就綠水青山‘新畫卷’;要堅持人民至上,走好共同富?!s考路’;要堅持底線思維,繃緊安全穩定這根弦……”在隨后的交流研討中,淅川縣委書記周大鵬說。
“弘揚英雄渠精神,錨定縣委‘雙九’戰略,乘勢而上搶機遇,開足馬力搞建設,虎口奪食爭項目,聚精會神抓產業,走好新時代新征程的趕考之路,讓全縣人民的日子‘芝麻開花節節高’?!变来h委副書記、縣長王興勇說。
聲明:本媒體部分圖片、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與我聯系刪除。